近日,第十三届“中伦杯”国际商事仲裁征文大赛拟获奖名单对外公示,中国仲裁周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我院李天玉老师与张静律师合作撰写的论文《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新范式:公司集团方法》荣获优秀论文,彰显我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国际争端解决研究方面的综合实力。
本届大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提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协办。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与机构的学者与实务人士广泛参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以及牛津大学、香港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德国弗赖堡大学等海外名校学者。大赛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专家匿名三审机制,历经初评、复评、终评和学术不端检测后确定拟获奖名单。本次大赛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并设特别奖8名与优秀奖16名。
李天玉老师的论文围绕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公司集团方法”(Group of Companies Doctrine),聚焦集团内部非签署方是否受仲裁协议约束的关键争议。在实务中,仲裁协议常仅由集团内个别主体签署,而合同磋商、履行或受益却由关联企业实际承担,导致争议发生时当事人范围与责任承担出现错位。论文主张在严格证据审查与比例原则下,审慎适用公司集团方法,以防滥用主体扩张,同时为权利救济提供可操作的规则指引,兼顾国际可执行性与我国涉外仲裁公信力。
我院坚持“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培养路径。鼓励教师深度参与仲裁、诉讼与合规项目,将前沿争议引入课堂,锻造学生问题意识与规则适用能力。同时开展相关研究,推动高质量成果服务实务与规则制定。积极组织与支持师生参与高水平学术竞赛与实务研讨,通过“赛—研—训”一体化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规则、熟悉中国国情的涉外法治人才。此次获奖,体现了我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与国家涉外法治建设方面的使命担当。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完善课程体系与案例库建设,扩大与国际仲裁机构、知名高校与律所的协作,助力更多师生在国际争端解决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
附:
第十三届“中伦杯”国际商事仲裁征文大赛拟获奖名单公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官网:
http://www.law.ruc.edu.cn/home/t/?id=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