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学术 > 特色讲坛 > 正文

特色讲坛

    法学院青年讲坛第三讲——青年教师的探索与思考
    点击量:

    为助力青年教师职业成长,提升教学科研能力,2025年3月14日,广州新华学院法学院举办“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专题讲坛”。活动特邀优秀青年教师黄裕婕老师担任主讲嘉宾,法学院副院长陈华丽副教授、资深教授景春兰老师及学院青年教师共同参与,围绕青年教师职业规划、教学能力提升与科研路径探索展开深入交流。


    聚焦成长路径,分享实战经验

    黄裕婕老师以“青年教师的探索与思考”为题,结合自身从“青衿”到“青椒”的经历,系统剖析青年教师面临的挑战。针对“身份转变适应”“站稳讲台能力培养”“科研方向选择”三大问题,她提出务实建议:一是通过参与学术会议拓宽视野,将前沿动态融入教学设计;二是立足硕士论文研究方向和现有授课内容挖掘科研切入点,实现教学与科研双向赋能;三是深入研究职称评审政策,明确阶段性目标,提前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在项目申报方面,黄老师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讲解。她从题目拟定开始,逐步阐述了项目申报书各个部分的撰写要点与注意事项,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清晰的申报思路与方法。她强调,项目申报不仅是科研能力的体现,更是对青年教师综合素养的考验,需要在选题、论证、实施等环节下足功夫,以提高申报成功率。



    共话科研定位,探索交叉融合

    资深教授景春兰老师结合数十年学术积淀,围绕“高校教师科研三问”展开深度探讨。她指出,科研不仅是高校教师的职业要求,更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鼓励青年教师以教学实践为源头,将课堂案例、教学反思转化为论文选题和项目素材。针对科研方向选择难题,景教授提出“三步走”策略:系统梳理近三年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立项规律,把握学科热点;强化成果转化意识,推动教学与科研互哺共生;关注交叉学科领域,在融合创新中寻找突破口。景教授特别强调“持续性输出”的重要性,建议青年教师保持写作习惯,通过反复打磨提升成果质量。



    锚定发展目标,夯实学术根基

    活动最后,副院长陈华丽副教授作总结发言。她重申研读职称文件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呼吁青年教师结合个人特长与学院发展方向找准定位,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陈副院长从学术伦理高度强调科研诚信的底线原则,要求全体教师恪守学术规范,以严谨态度对待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次讲坛以“青蓝相济,薪火共燃”为旨归,既有黄裕婕老师“接地气”的成长叙事,亦含景春兰教授“立潮头”的学术洞见,更贯穿着陈华丽副院长“观大势”的格局引领。与会教师坦言,此番思想激荡既解现实之惑,更明未来之向,为青年学者在法学教育沃土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注入强心之力。


    文/罗靖仪

    图/吴泽

    审校|李岚

    责编|郑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