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教务 > 教学活动 > 正文

教学活动

    深化教学改革 展示课堂风采——我院开展《国际经济法》示范课观摩活动
    点击量:

    为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我院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2025年11月6日上午,法学院理论法学、部门法学与法律综合素养三个教研室于定静3-413教室联合举办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以第十四届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获奖者许文成老师的《国际经济法》示范课为核心,邀请全院教师共同领略其严谨务实、启智育人的教学风采。

    本次观摩课的核心内容是国际经济法中极具实践性与复杂性的“贸易救济措施”专题。许老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与清晰的逻辑框架,首先为学生们构建了理解贸易救济的宏观图景。她精准地指出,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核心条件:存在倾销行为、国内产业遭受损害,以及二者之间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这一提纲挈领的导入,迅速将学生带入了对国际贸易规则深层逻辑的思考之中。

    在具体讲授环节,许老师细致梳理了反倾销调查的完整流程,从调查机关的发起方式,到初步裁定与终局裁定的递进关系,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尤为精彩的是,许老师并未停留在法条的机械解读,而是结合生动的案例,深入剖析了反倾销措施的具体形态。她详细阐释了临时反倾销税、价格承诺以及最终反倾销税这三种主要措施,并强调在征收税额时不应超过倾销幅度,注意“多退少不补”这一征税原则,使抽象的法律规则变得具体可感。

    许老师在讲解反倾销税这一主题时,通过深入探讨征税对象的适用范围,使得课堂上的思辨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她详细地指出,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反倾销税的适用范围可以追溯至临时措施期间,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告日前的90天内进口的产品。通过结合法考的实例题目,许老师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这些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她们在面对复杂情境时的法律推理能力。

    随后,许老师将视野拓展至反补贴措施,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反倾销与反补贴在构成要件上的异同,并依据WTO规则,清晰界分了禁止性补贴与可诉补贴。这种体系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网络,洞悉了国际贸易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

    整堂课充分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既实现了知识的精准传递,更完成了法律思维方法的实践赋能。此次观摩活动不仅为全院教师搭建了优质的教学交流平台,更以示范课为标杆,推动教师群体聚焦“法理 + 实践”的教学创新,为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入了新动能,助力培养兼具扎实专业功底与实战能力的法律人才。



    文/王惟信

    图/王惟信

    审校李岚

    责编郑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