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下午,法学院理论法学教研室在格物2B307国际模拟法庭举行了以“聚焦课堂创新 赋能质量提升”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聚焦教学经验交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备赛策略以及科研项目申报等主题,为教研室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智慧碰撞的交流平台。
会议由教研室主任余保才老师主持。会议包含主题研讨与自由探讨两个环节。在主题研讨环节,学院督导周少元教授以及董雪晨、黄晓晴和罗靖仪四位老师先后分享了授课心得以及青教赛的相关经验。
周少元教授结合自己担任学院青教赛评委的体会,首先对教研室教师的教学状态以及青教赛参赛选手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参赛选手都有两个共性特点,一是备课认真,二是注重把控课堂。同时,周教授也指出部分教师在授课中存在“自言自语”——即过度依赖教学设备,课堂互动性不足的现状,以及“自娱自乐”——即教师沉浸在自我讲解中,忽视了学生反馈的现象。另一方面,周教授从青教赛评委的角度对参赛教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选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二是在PPT的设计上应确保简洁明了,注重板书、PPT与口头表达的有效融合;三则是需要巧妙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合理引用生动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与价值认同。
董雪晨老师表示认可周老师的观点,认为授课老师需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并建议授课老师及时总结授课经验,以有效的授课反馈反哺新学期的备课活动。另外,作为法学院第十二届青教赛的获奖教师,董老师从参赛选手的角度分享了参赛经验:一是建议参赛教师充分准备课件的内容,注意把控语速和授课节奏;二是建议参赛教师提前适应比赛环境,确保在赛场上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实力。
黄晓晴老师则结合自身丰富的授课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学活动优化的建议。黄老师建议授课教师在开课前深入研究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加强与相关课程教师的沟通协作,从而制定出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黄老师还特别提到,授课前花几分钟进行知识回顾,并在授课中明确重点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此外,黄老师特别强调课堂互动的重要性,认为积极的课堂互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还能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从而帮助教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罗靖仪老师从科研视角为研讨会带来了新的思考维度。罗老师分享了科研申报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建议教师们从自身兴趣出发,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踊跃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将科研工作与个人兴趣紧密结合。另外,罗老师表示愿做 “科研的传声筒”,鼓励教师们积极反馈科研团队组建等方面的具体科研需求,共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推动法学学科的学术发展。
在自由研讨环节,与会教师们踊跃发言。余保才老师提出了对于课件制作与人工智能融入授课的疑惑,各位老师围绕课件的制作分享了多样化的使用技巧,例如如何利用WPS软件的AI美化功能,如何利用AI技术结合授课内容设计课前小测题以检验学习成果。此外,老师们在探索将AI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也强调了知识的正确性,纷纷表示要加强对材料准确性的严格把控。
在会议的尾声,余保才老师对各位老师的精彩发言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鼓励全体教师秉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致力于打造更多高质量的 “金课”,坚决淘汰低效的 “水课”。
本次研讨会既是对本教研室教师近期工作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也为教师们搭建起了一座交流与合作的坚实桥梁。通过丰富多样的经验分享与思想碰撞,全体教师的教学思路得到了显著拓宽。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法学院的教学质量必将稳步提升。
文/陈淑茵
图/蔡绿茵 陈淑茵
审校|李岚
责编|郑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