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7月11日薪火相传实践队前往曲江区马坝人遗址,开展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探寻文物保护途径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站,学习中华优秀文化
马坝人博物馆即韶关市曲江区博物馆,创建于1978年,承担着韶关市曲江区的文物保护管理、收藏、研究和展览工作,2000年被列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坝人博物馆内除了设置《双星耀中华——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革命之路》展览区,还成列了许多文物古迹,如:“马坝人”陈列、“石峡遗址”陈列、“古代陶瓷精品”陈列等等。该博物馆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峡遗址和马坝人遗址相邻,是以著名早期人类化石“马坝人”命名的遗址博物馆。
(马坝人博物馆内部分展示“发现化石 书记重视”)
行进在展区长廊上,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马坝人化石从被发现的到被保护再到被宣传的整个发展脉络,也懂得了马坝人头骨的发掘对于人类和中国的意义,它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次发现最重要的人类化石,是亚洲地区原始类型早起智人的代表,为世界了解从直立人演变到早期智人的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队员们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到了中华大地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领略到中华文明的风采,收获颇多,感受丰富。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对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每个人都应当迈出行动,以实践来加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的研究和继承,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明,知道中华文化,让文物“活”起来。因此,薪火相传社会实践队结合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在三下乡活动中加入文创元素,将当地的文物与团队的标识结合,自行定制了文创产品。
(实践队标志+马坝人遗址入口处标志性建筑结合而成的文创产品)
(放有马坝人遗址照片的日历)
薪火相传社会实践队利用自行定制的文创产品,在马坝人遗址内进行采访宣传,向他们普及文创产品的概念,以及文创产品产生的背景和传承文物的现实意义,同时也结合马坝人博物馆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特点,通过送文创产品+填写有关“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调查问卷,在问卷中也增添科普马坝人博物馆的历史背景,为当地的红色文化的宣传作出一份贡献。
(发送文创产品以及路人填写调查问卷的照片)
(工作人员在用手机填写调查问卷)
(带队老师和队员在与路人进行交流介绍)
(带队老师与接受文创产品的工作人员的合照)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不仅反复强调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性,要求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此背景下,让文物活起来显得额外重要,也是传承文物的重要形式,在此基础上,薪火相传社会实践队充分的发挥主动能动性、发挥带队老师的专业优势,设计了文创产品,进行了传承文物、传播文物的新尝试,也给当地有关负责人提供了宣传当地特色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可行性路径,这也达到了此行的目的,通过自己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当地的红色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实践队在马坝人博物馆的大合照)
结语
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出圈,并不是最终目的,每一个人、组织、企业或者是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创新设计、创意引导,让文物富含生命力,而不再是一个静立在展览柜上的物品,让人们更加关注文物所隐含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以此来增加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
薪火相传社会实践队 供稿
文/杨晓欧
图/薪火相传社会实践队
审校|李岚 杨紫博
责编|郑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