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三下乡】融法之氛围,汲法之知识
    点击量: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为了在之后的普法中深入贯彻宪法精神和民法精神,在7月9日上午由广州新华学院师生组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践队——“扬法远航”社会实践队前往宪法主题法治公园和民法典公园参观学习。

    法者,治之端也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成就辉煌。穿越于历史之烟云,回眸百年之风云,宪法可谓是风华绝代。如果说宪法是“万法之父”,那么民法亦可称为“万法之母”。民法贴近我们的生活,像坚实的城墙保护着每一个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以宪之名,感宪之韵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实践队首先在宪法主题法治公园集合,这是一个将休闲文化与法治建设相结合的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公园。走进公园,公园由主题雕塑、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长廊等设施构成,这些设施无一不展现出宪法的魅力、无一不蕴含着宪法的精神。实践队队员驻足观看每一处宪法知识,即使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内容,但是实践队队员对新颖的宪法知识展示形式充满了兴趣。

    以宪法教育宣传为主题的公园成了当地人最喜欢的休闲地点,该地既能供当地人休闲娱乐,又能为当地人提供学习法律知识的途径和进行法治文化交流。公园的法治建设与清远市风土特色相结合,让实践队队员们不仅对公园展示出来的衍生内容进行学习,还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宪法主题公园的一草一木都与宪法的设施相得益彰,都体现了“全民向宪”的精神。学法知于心,守法践于行,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感悟法治精神;在日后活动中,实践队将会深入贯彻宪法精神,将宪法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实践队队员观看法治宣传栏)

    “典”亮生活,伴民同行

    《民法典》是群众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紧密联系着千家万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不仅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也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    

    清远市司法局以“民法典守护美好生活”为主线,联合打造民法典主题法治文化公园。民法典主题公园以问答的形式向游客展示了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宣传民法典,阐释民法精神,加深了大家对《民法典》的内容、历史变革和时代意义的理解。

    今天,“扬法远航”社会实践对来到了民法典主题法治文化公园,一边按照公园路线进行游览,一边学习民法的法律知识,法典长廊、法院文化墙、一系列“漫说”民法典展览以及逾百个民法典知识点,都成为了人民学习民法典的重要途径,让人们在游览观光或是散步的同时,学习到法律知识,增长法律意识,同时也强化人们的维权意识,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实践队队员们参观民法典主题法治公园)

    民法·调研之行

    《民法典》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时时刻刻保障着公民的合法权益。但公民是否真的了解民法典,并且是否会运用《民法典》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为了进一步了解广东省清远市现阶段普遍存在的法律问题现状,实践队走访当地群众,深入了解民众的法律需求,将提前准备的关于《民法典》调查问卷和问卷星,在公园附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对各个年龄段的人进行调研。虽然实践队队员在调研过程中处处碰壁,但依旧充满希望继续前行,最终我们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收集到需要的信息。

    通过此次调研行动,实践队队员们近距离感受法治魅力,了解了广东省清远市基层的法律宣传普及程度,也为后期的普法宣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完成调研后,实践队队员们也掌握了许多理论之外的内容,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落实普法宣传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通过课本、论文、新闻去了解法治状况,就只能学习到理论知识和得到那一份数据,却不知道在获得数据的背后,要付出多少的艰辛、要被民众拒绝多少次……

        

    (实践队队员进行调研活动)

    尾声

    法治是一束光,照亮了人民的生活。未来,“扬法远航”社会实践队依旧会满怀热情,挥舞青春之旗,在“法律”这盏领航灯的引领下,于漫漫普法长路中,不断求索!

     

    实践队大合照

     

    “扬法远航”社会实践队 供稿

    /郭冉 魏舒炜

    /蔡燊颖 吴欢楠

    审校|李岚 彭江炜

    责编|郑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