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六个月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模拟集体谈判比赛落下了帷幕,由公共治理学院四位学生和法学院四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在比赛中获得了劳方三等奖和资方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校资方代表队(19级法学专业黄凯婷、20级法学专业林倬民、2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胡美云、20级法学专业邢艺馨)荣获资方一等奖,劳方代表队(2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刘佳、2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刘佳慧、20级法学专业黄梦香、19级公共关系专业何宗彦)荣获劳方三等奖;19级法学专业黄凯婷同学、20级法学专业黄梦香同学、2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胡美云同学荣获“最佳谈判员”的奖项;李岚老师和罗亮梅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图一:参赛学生合影留念)
2022年11月5日至6日,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承办的第十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谈判)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在北京举行,大赛在各高校共设八个线上分赛场。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6所高校组成的72支队伍,近300名大学生参赛。据悉,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谈判) 大赛旨在加强全国各高校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充分交流和深入探讨,以理论联系实际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推动以人为本、合作共赢为主旨的集体协商(谈判)。这为提升我国劳动关系人才的专业核心素质与能力,搭建校际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交流的平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赛事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主办,有关高校轮流承办,已在北京、山东、浙江、天津、西安、济南、蚌埠等地举办九届,比赛模式日趋成熟,效果显著。目前已形成工会、人社和教育主管等部门以及行业企业高度参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综合性赛事。
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由法学院的法学专业和公共治理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两个专业的学子组成的劳方和资方两支队伍参加了本届比赛。本届赛果刷新了广州新华学院在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谈判)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对学院工作的悉心指导、更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鼎力相助、两位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以及队员们的努力拼搏。
(图二:初赛结束参赛学生合影留念)
(图三:参赛学生观看闭幕式)
(图四:资方参赛留影)
(图五:劳方参赛留影)
本次大赛从备赛到参赛,历时半年。今年6月,我校根据大赛安排从全校选拔出八名优秀学子分别组成了劳方与资方两支队伍,横跨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关系三个专业。接下来的暑假与周末,参赛师生积极备赛,李岚和罗亮梅两位指导老师牺牲大量休息时间对参赛学生进行了指导和训练。本次大赛采用线上比赛的形式,组委会8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领导及25位评委集中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进行远程指导,各高校在线上进行谈判。由于线上形式的比赛对网络与设备要求较高,我校网络中心为保障大赛的顺利进行,在刘德嘉处长的带领下,简俊、周景豪等老师加班加点对网络、语音、视频设备等进行反复测试,有力保障了备赛、检录、正式比赛的顺利进行。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学子们在赛场上能够灵活运用劳动关系和集体协商的相关理论、法规制度解决实际问题,将智慧较量、思维碰撞、经验比拼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我校师生的风采,凸显了学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办学理念。
赛后,各参赛选手有感而发,受益匪浅。黄凯婷同学说道:“看到我们的队伍拿到一等奖的时候,当时的心情真的是特别激动,觉得大家的这半年的付出是有收获的。在开始准备这个比赛到如今过去半年,大家一直在成长,一直在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一直在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从他人身上吸取经验。辛苦是真的,最后出结果那一刻的激动也是真的,努力也许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是也因为如此我们更要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做到问心无愧,而不是只是纠结于结果,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把自己准备的东西展现出来就足够了。感谢所有人的付出与指导,这个比赛缺了哪一个人都不行!”正如凯婷同学说的那样,不管是老师还是参赛的各位选手都将自己最大的热情与能力投入这场比赛,而事实也告诉我们,努力是有回报的!”
林倬民同学说到:“从一开始听说模拟集体谈判到实际报名参与其中,这一路上我都是依靠着最开始对谈判的兴趣坚持下来。直到通过初赛后匹配队友,我们之间在针对每一个案例诉求进行深入研究时,我们才更深层地领会到案例的魅力以及来自协商谈判的魅力。我们也深刻明白了协商的合作共赢目的重要性,不管是劳动者还是公司领导,我们都应秉持着友好表达、顺利沟通的态度去协商。通过两次比赛,我能够从其他学校的学生们的表达中听到很多新颖独到的见解,也能够通过评委们的点评明白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总言之,集体协商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团队精神,还需要及时汲取外界知识与经验,从而丰富我们自己,体会这次比赛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
公共治理学院骆嘉瑶、法学院刑艺馨供稿
初审|罗亮梅
终审|李岚
责编|郑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