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思政第一课|争做“四有”新人——广州新华学院法学院2023级专升本新生“思政第一课”
    点击量:

    2025年9月7日,广州新华学院定静楼2-D203教室,法学院2023级专升本新生们齐聚一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等待开学“思政第一课”的开讲。

    上午9时,法学院院长李正华教授围绕“争做‘四有’新人”的核心主题,以“如何在广州新华学院度过充实的本科两年”为切入点,为267名专升本新生开启了一场既有思想高度又贴近成长的思政课堂。李正华院长开宗明义,结合法学专业特色,逐条拆解“有信仰、有目标、有行动、有担当”的深刻内涵。

    (李正华院长)

    第一“有”:有信仰——法律人的精神脊梁

    李正华院长表示,新一代大学生,尤其是对于法学院的学生来说,应当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要坚持党的领导,对基本的政治理念以及党的宗旨有正确且坚定的认识。要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对法律和社会规则有敬畏之心。只有心中有信仰,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站稳脚跟,让法律的公平正义真正抵达人心。

    第二“有”:有目标——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成长”的跨越

    专升本不是终点,而是职业发展的新起点。作为广州新华学院的新学子,作为新时代的本科生,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当下,而应当为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当下的专业学习以及自身情况设立更高的目标,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成长,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加强竞争力。

    第三“有”:有行动——从“纸上谈兵”到“脚下沾泥”的实践课

    目标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刻在日程表里的任务。在制定了属于自己的目标后,应当用行动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凡事都应当脚踏实地地去做,不应当空想。并且摆正自身的定位,时常思考“我是谁、我应当怎么做、我能怎么做、我必须怎么做。”

    第四“有”:有担当——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责任觉醒

    法律人的担当,不在宏大的宣言里,而在每一次法槌落下时的审慎,在每一份法律文书中的严谨,在每一次为弱势群体发声时的坚持。小到遵守课堂纪律,大到维护社会公平,都是担当的体现。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我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坚决不触碰原则的底线。

    课程尾声,李正华院长用竹笋和莲藕为新生们作了比喻,提醒新生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遇见顺境时要像竹笋一样迅速地向上生长,遇见逆境时要像莲藕一样向下扎下坚实的根基。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不要放弃一切成长的机会,坚定不移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此次“思政第一课”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场成长的导航。相信在“四有”新人的目标引领下,法学院2023级专升本新生定能在广州新华学院的沃土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奋斗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答卷。



    文/刘昱宏

    图/曾洪桢

    审校|李岚

    责编|郑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