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受广东白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邀请,法学院专职教师、部门法学教研室郭艳东博士前往该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了一堂道德与法律的讲座。此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邢增銮副院长(主持工作)主持,桑立群副院长、郑礼琳、杨露、李超、周梦飞等老师出席,付金辉教授最后对讲座进行了高度点评和总结。
首先,郭艳东老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子,用简洁而深刻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箴言揭开了本次讲座的序幕。谈到“法治”,郭老师从“灋”字的起源开始,讲述了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本义就是追求公平正义。郭老师还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即良法善治,换言之,法律乃善良和公正的艺术。法律,永恒不变的追求便是追求公平正义。
接着,郭老师结合理论与实务,对真实案例背后所映射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浅出的演讲,通过天津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北京大学包丽与男友牟某翰虐待案、南京彭宇案、校园大学生涉及“帮信罪”案等,解析案例背后隐含的情、法、理的关系,引发学生们强烈共鸣和思考。郭老师还结合自己办过的案子,将案子背后折射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引发学生们的强烈兴趣和互动。
最后,现场互动环节,郭老师回答了两位同学的提问,对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学位申请、毕业后的劳动权利等进行了详尽的解答,鼓励大家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将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中。同时也告诫大家,注意法律底线思维,恪守法律底线,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郭老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调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政治性、专业性、灵活性,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结合性,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与遵守,更注重了道德与法律的辩证统一,讲政治,有高度,有深度,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们奉献了一场精彩、幽默而又保持专业水准的讲座。
会后,郭老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进行了交流与座谈。
文/郭艳东
图/郭艳东
审校|李岚
责编|郑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