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闻动态 > 正文

院闻动态

    儒法思想,跨学科的不同维度解读——《中国法制史》双师同堂系列
    点击量:

    2024年11月7日下午,陈华丽副教授携手中国语言文学系青年骨干教师李想讲师为2024级卓越法治人才特色班的同学呈现了一次精彩的“《中国法制史》双师同堂”授课活动。课程聚焦于让法学生透过文学视野比较“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异同,旨在通过跨学科的交流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先秦时期中国的法律思想。

    文学角度读史,讲究知“人”论世。这里讲的人是“士”阶层。李想老师从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军事外交三个维度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兴起原因,简析了士阶层的概况,并指出士阶层的兴起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与思想的土壤。接着,李想老师让学生把目光从“诸子百家”身上回归到“儒家”和“法家”两者中。李想老师指出,从宏观上来看,儒家倡导的是“人性善”的核心观念而法家则倡导“人性恶”。李想老师按照此观念主线,兵分两路,引经据典详解孔子的“仁”“礼”“中庸”与孟子的“性善论”“仁政”“民本思想”等儒家哲学及韩非子的“法术势”“人性本恶”“重法思想”等法家哲学,让同学们理解了两者在不同观念影响下所反映的哲学思想。

    陈华丽老师承接李想老师鞭辟入里、幽默生动的解释,引导同学从法学的视角,对比“善”与“恶”,理解“礼”与“刑”“法”“律”的本质、来源及相互关联,为同学后期学习理解历朝历代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提供了有效的指引。

    本次活动为《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方法论,是一次法学跨学科交流的尝试,形式新颖,同学们反响热烈,获益良多。

     


    /肖雨、郑妍镏、赖柏乐

    /肖雨

    审校|李岚

    责编|郑思思